Madrid
過 14小時飛行,我們抵達馬德里。看看手錶,九時零五分,看天空,仍然藍得過分。再看錶,真的是 PM喎!現在是七月盛夏,一天超過 15小時的日照,還要起碼一小時,天才變黑。
長夜漫漫,只蒲一間實在非當地人的習慣。因為每間的酒、小食,還有最重要的——氣氛,都不一樣。要在一晚內蒲幾間,地點很關鍵。像拉丁區( La Latina)的 Cava Baja街,短短一條三百米的街,有超過四五十間酒吧和餐廳,喝完一間,行兩步,又可以推門進另一間,難怪有 tapas street的稱號,晚晚都逼滿本地人和遊客。而我,由當地人帶路,試了以下幾間。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38
電話:+34 913 64 15 32
營業時間: 1pm-4pm, 8pm-12mn
Lamiak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42
電話:+34 913 65 52 12
營業時間: 1pm-2:30am
La Anto鎴 ta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16
電話:+34 911 19 14 24
營業時間: 1:30pm-12:30am
Casa Lucio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35
電話:+34 913 65 32 52
營業時間: 1pm-4pm, 8:30pm-12mn
Txacolina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26
電話:+34 913 66 48 77
營業時間: 12nn-2pm
攝影:鄧廣基
鳴謝: Hotel Hesperia Madrid、 Platea Madrid
註: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幣( HKD$100=EUR€ 11.2)
n的甜麵包內(有點像我們的雞尾包),旁邊放了香橙芥末醬、蒜片和一種用 chufa(像薯仔的根莖植物)做的雪糕,讓你自由蘸配。鰻魚以黑蒜、山椒粉燒香表面,有種惹味甜香,又有 chufa earthy的味道中和,平衡拿揑得很好。
這是一間會令你想留一整晚的 tapas bar。那互動形式把平時 tapas bar的活潑氣氛再推上一層樓,每位客人等得期待,玩得開心。也說明了,一點新潮外表,馬德里人絕對接受得了,只要內裏貫徹 tapas bar的感覺:輕鬆、享樂,他們樂意捧場。
地址: Calle de Ponzano, 11
這兒兩種油炸鬼都有得賣,不過以 churros更受歡迎,相信因為更香口。店員不停從廚房捧出新鮮炸起的,人流多,賣得快,永遠熱辣香脆。其實 churros本身帶點鹹味,但我還是想在睡前有一點甜美的感覺,便猛撒糖霜加甜,再放肆地浸入朱古力。恰好的濃杰度,可以掛上 churros。心足了,今晚還不發個好夢?
地址: Pasadizo de San Gines, 5
電話:+34 913 65 65 46
營業時間: 24小時
網址: http://www.chocolateriasangines.com
電話:+34 917 52 61 06
營業時間: 1pm-5:30pm, 7:30pm-1:30pm
網址: http://www.academiadeldespiece.com
註:不接受訂座,需 walk in,建議避開繁忙時間( 2:30pm及 8:30pm)到訪。
他從中南美洲、非洲入口咖啡豆,每星期供應一款單品豆,炮製手沖咖啡、 espresso。最近就有玻利維亞的 Flor de mayo,帶青檸、朱古力餘韻。又在牛奶中加橙皮浸過夜,讓咖啡帶點輕盈的酸香。還提供近年大流行的有氣咖啡,即 espresso加 tonic,夏天飲,極爽快。
馬德里人受不受?壁壘分明的。精品咖啡店,多中產、年輕人;老派 cafeteria,多西裝伯伯、花襯衫嬸嬸。一個早晨,兩種咖啡香,新舊並行,各有擁躉,這也是今天來馬德里好玩的地方。
地址: Glorieta de Bilbao, 7
電話:+34 910 88 25 25
營業時間: 8:30am-2am
Toma Café
地址: Calle de la Palma, 49及 Santa Feliciana, 5
電話:+34 917 02 56 20
營業時間: 8am-8pm
很多家庭也喜歡一家大細在公園遊湖(內陸城市的消暑方法),不過我實在沒氣力划槳,畢竟早餐只吃了塊多士,肚餓了!但這個時間,大部分餐廳都未開門,起碼要等到下午一時,所以我又回到了主廣場,到旁邊的 San Miguel市場兜個圈。外觀非常美麗,剔透的玻璃幕牆,鑲嵌在一支支鑄鐵樑柱內,保持着 1916年開幕時的樣貌。 09年重建,由街市改為三十多檔熟食攤,像個巨型 foodcourt,朝朝十時準時開門。勝在清楚易行,內部劃分一格格,一格一檔。種類多,不重複,海鮮飯、牛扒、西班牙芝士、海鮮冷盤、炸薯丸(croquetta)……西班牙的出名特產,基本上這兒都吃到。市場四邊有吧枱,中央亦設長枱區,可以即買即吃。
地址: Plaza de San Miguel, 3
電話:+34 915 42 49 36
攝影:鄧廣基
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記着,以上情節只在周六發生。另一規條是,不要太早來。起碼兩點後,海鮮檔才準備好,人流也慢慢聚集,店員大聲叫賣,氣氛更高漲,逼得肩貼肩,活像開 party。不少街坊還到街市其他檔口買點火腿、芝士,加料炮製一個豐富午餐,這是馬德里人從心享受(廉價)美食的純粹時刻。
黑色:最高級,稱為 100% bellota,純黑毛豬血統,只餵橡果。
紅色:不純種,混了點肉豬(duroc),但也全餵橡果。
綠色:不純種,餵混合飼料(橡果和穀物)。
白色:最低級,黑毛豬成分最低,超過五成肉豬,餵混合飼料。
接下來是部位。通常在馬德里,去普通餐廳點一碟火腿,吃到哪個部位,視乎店家那條火腿切到哪裏,純粹是運氣。較講究的做法是準備幾隻火腿,每隻切不同部位,吃出口感、味道分別,也正是這兒的做法,點一款拼盤,通常會吃到兩三個部位,各有不同滋味:
Maza:前髀位,橡果香韻悠長,也有肉味,最平衡的部位,因為肉量最多,通常在一般店吃的就是這部位。
Babilla:後髀位,肉感較強,但肉味不彰,一般。
Jarrete:近蹄位,最珍貴,每條腿僅得 60g,很少供應,但肉味最濃郁,帶點發酵味。
所以這兒提供其他部位做的菜,是一間黑毛豬主題餐廳。前腿、脊肉,風乾醃成 chorizo、火腿,油花當然比不上後腿,較鹹,也有風味。豬腰肉做 carpaccio、西冷位打成漢堡扒,印象最深刻是 presa,豬肩與脊骨間的一塊肉,厚身但柔軟,煎至三成熟,咀嚼間有吃 dry aged牛扒的錯覺!想學馬德里人吃黑毛豬吃得如此徹底,非來不可。
地址: Calle Puigcerda, s/n
電話:+34 915 75 41 25
營業時間: 12nn-1:30am
網址: http://www.cincojotas.com
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有本地人亦有遊客,全堵在 U形吧枱前立食,一個離開了,迅即又有另一人揳入來。
吧枱展示一碟碟麵包酥點,指一指,店員立即從吧枱後遞給你。
大部分都夾着爆滿的吉士或忌廉,例如像極港式忌廉包(不過變了吉士)的炸麵包( pepito de crema)、 glazing非常重手的蝴蝶酥,最好賣是 napolitana de crema,即(同樣是)吉士餡的拿破崙酥,實在…太甜了!
還好我點了杯鮮橙汁,有點果酸味平衡一下。
在 1830年開業的老店 Antigua Pastelerí a del Pozo就可以找到一系列富宗教色彩的糕點。每款糕餅都有來頭,像巨型冬甩的蛋糕 rosca de reyes,是紀念耶穌出生時來祝賀的東方三賢士,當天(每年 1月 6日)西班牙爸媽會在麵包裏塞個小玩偶,找/吃到的小朋友就是節慶的主角!
另外有 torrija,是齋期和復活節吃的的糕點,說穿了就是 french toast,麵糰以牛奶浸一晚才焗,加上這兒將原本的麵包改成蛋糕口感,質感分外濕潤軟身,有淡淡奶香。又幸好我周六來,遇上周末限定的 bartolillos,也跟慶祝復活節有關,一塊薄如蟬翼的酥皮夾着吉士餡,輕輕一咬,咔嚓化開,要炸得不爆餡很難,所以平日不供應。比起第一間,甜度低很多,可見每間糕點店還是有不同風格,不一定超甜。還有,這兒沒堂食,只能外賣,不過你不會在意的,因為包裝簡潔好看,一張牛油紙,用白線紮起,拿出街不失禮,再次感謝主。
修女們賣糕點幫補修道院營運,在西班牙鄉郊很常見,但在大城市如馬德里就很難得了。
在主廣場( Plaza Mayor)旁邊就有一間建於 1605年的修道院,有賣各款糕點。
但有點難找,得鑽入 Plaza de la Villa旁邊一條小巷,來到一扇很平凡的木門前,按鈴,待門開後,穿過一直走,來到一個窗口,就會看到一扇旋轉活門。
旁邊貼了張清單,就是餐牌了,八款,香橙曲奇( naranjines)、檸檬餅乾( galletas)、豬油蛋糕( mantecados)、加了白酒的聖誕鬆餅( nevaditos)等等。
「唔該我想要——」「今日淨係得杏仁曲奇!」門後傳來修女的聲音。
原來不會款款都有(畢竟烘焙只是她們副業嘛),原來買到哪一種講運氣(也是樂趣之一吧)。我把錢放在活門上,然後門就自動轉了!
當然是修女在背後正把糕點轉出來。
曲奇不是脆身那種,略軟,但口感算鬆化,慢慢會嚼出杏仁香,雖然表面有點燶,但很有 homemade feel,馬德里人最喜歡買回家當茶點。
地址: Calle Mayor, 2
電話:+34 915 21 12 01
營業時間: 8:30am-9:15pm
網址: http://www.pastelerialamallorquina.es
Antigua Pastelerí a del Pozo
地址: Calle Pozo, 8
電話:+34 915 22 38 94
營業時間: 9:30am-2pm, 5pm-8pm(星期日 9am-2pm,星期一休息)
Convento de las Carboneras del Corpus Christi
地址: Plaza del Conde de Miranda, 3
電話:+34 915 48 37 91
營業時間: 11am-1pm, 4:30pm-7pm
專長:炸鱈魚球
前文提過馬德里可以吃到西班牙各地的生猛海鮮,但都是近代的事,以往保鮮技術不佳,馬德里又位於內陸,本地人只能吃到經煙燻、醃製的海鮮,例如醃鱈魚( bacalao)。太陽門廣場附近的 Casa Labra就是間醃鱈魚專門店。這兒有兩大皇牌,炸鱈魚塊,整塊魚肉,鹹香味突出。另一款是炸鱈魚丸子,魚肉跟薯仔、忌廉攪勻,看得出魚肉呈細絲狀,口感非常 creamy,也沒那麼鹹。整天不停出爐,不會凍冰冰,一日賣四五百粒少不免。另附餐廳,賣多款用醃鱈魚炮製的主菜,但烹調方法很老派,配忌廉汁、橄欖蒜茸汁,口味濃膩,其實每款味道差別不大,不試沒損失。精明的馬德里人會選擇在酒吧多吃幾款小食,又更划算,同一塊炸鱈魚,酒吧賣€ 1.4,餐廳賣€ 2.5!
Casa Labra
地址: Calle Tetuá n, 12
電話:+34 915 31 00 81
營業時間: 11am-3:30pm, 6pm-11pm
專長:燒乳豬
馬德里人愛吃肉,燒烤( asador)是主要烹調方法之一。如果胃口只能容納一間燒烤餐廳,無疑是 Botí n。厲害到入選健力士世界紀錄,被封世界上最古老餐廳,值得來見識。多古老?差不多三百年!裝潢有舊時代風韻,三層高,天花用木條搭,室內掛滿瓷碟、油畫,行上木樓梯還會吱吱作響,像要塌下的感覺。侍應個個白西裝、黑 bow tie,捧着菜式上上落落。燒乳豬是名菜,選三星期大乳豬仔,用百里香、月桂葉等香草和白酒稍醃,以冬青櫟木( holm oak)柴火燒。賣相粗樸,邊位有點焦,但皮燒得很脆(與廣東式那種酥化感比還是差了點啦),而且肉沒臊味,是水準之上。上枱前,會淋回燒烤過程滲出的豬油和湯汁,豬肉更滋味。小貼士,餐廳太出名,沒訂位,晚市一定沒得吃,可以考慮午市來吃,餐牌一樣,但客人少一些, walk in可即時入座。
Sobrino de Botí n
地址: Calle Cuchilleros, 17
電話:+34 913 66 42 17
營業時間: 1pm-4pm, 8pm-12mn
專長:炸羊小腸
沒想過馬德里人如此愛吃內臟。原來昔日馬德里南面有一個大型屠宰房 Matadero,從上世紀 20年代一直運作至 90年代。屠房每日產生的下欄內臟,就成為低下階層的美食。今天在附近還找到一間專吃炸羊小腸的老店。必須承認他們食得很講究,部位仔細到呢。可以整塊小腸( gallinejas)吃,也可以只吃當中的腸道( tiras),或連着腸道的腸繫膜( entresijos),或膜中間突起的部分( botones)各部位如果炸得更脆身,又有不同的名字。很複雜吧?其實清一色是炸,所以味道不會差太遠,就是鹹鹹羶羶的,但口感還是有點分別,第一次吃,還是選包含所有部位的 gallinejas,一口吃到腸道像薯片的清脆,腸膜的煙韌和 botones硬硬的口感。除了配薯條吃,馬德里人還會夾三文治,當是 quick lunch。感覺是:好麻甩,而且三個鐘後打個嗝仍然羶羶哋。
Freidurí a de Gallinejas Embajadores
地址: Calle de Embajadores, 84
電話:+34 915 17 59 33
營業時間: 11am-11pm
專長:蒜茸蝦
蒜茸蝦( gambas al ajillo),西班牙名菜,馬德里很多酒吧都有供應。但質素參差,只好到 La Casa del Abuelo,食蝦專門店,賣蒜茸蝦、煎蝦、炸蝦。她有幾間分店,但我最喜歡 Calle de la Victoria那間,最老一間,也最小巧,只有幾張 standing bar,快來快去。入門口一個爐頭小檔,不停發出誘人香氣。贏在即製,一落柯打,侍應大叔往陶缽舀一大羮蒜茸、 parsley,與初榨橄欖油,乾辣椒稍稍拌勻,然後落蝦仁,不停淋油上蝦身,持續以高溫燒,看到流口水。兩分鐘完成,即時端來,上枱時滾油還不停吱吱喳喳冒泡,不止色香味俱全,還有聲效。急不及待送入口,好燙!蝦肉夠嫩,多得爐火夠猛,逼出蒜茸香味,超惹味。吃完蝦,缽裡剩下微暖的橄欖油,難怪侍應一開始放下一籃麵包!這時蘸一口麵包都是人間美味,小心吃到失控。
La Casa del Abuelo
地址: Calle de la Victoria, 12
電話:+34 910 00 01 33
營業時間: 12nn-12mn
燉的過程不複雜,只是麻煩。因為各種食材熟透的時間不一樣,所以放食材要有不同次序,火腿骨、牛肉和雞腿肉,燉很久才腍,放壺底,鷹嘴豆放中間,最上層則鋪上煙肉、 chorizo和薯仔。然後注滿水,咦,不用調味嗎?「不用,不加任何香料,連一粒鹽都沒有。」最傳統的馬德里燉菜就是這麼簡單,味道全來自食材。但需要時間和心機。另一邊廂,女工們正在用一模一樣的食材熬一鍋湯。原來燉的過程中,陶壺的湯會蒸發,當湯乾了一點,就要逐勺湯注入「補水」,一乾,又補,過程持續四小時!女工要企在爐前候命,不停添湯。這樣食材才會像海綿不斷嗦入湯汁,更美味。
國泰航空有直航從香港飛往馬德里,一星期四班,航程約 14小時。 7月份來回經濟客位由$9,040起。
住宿
推介 Hotel Hesperia Madrid,五星級,位置方便,離地鐵站一分鐘腳程。酒店有一間米芝蓮二星餐廳 Santceloni,食材高級。喝一杯也有好選擇,酒吧 Scotch Bar去年贏得全市的 Hotel Tapa Tour冠軍, tapas有創意又好吃。二人套房每晚房價由$1,200起。訂房網址: http://www.hesperia-madrid.com
地址: Paseo de la Castellan,37
電話:+34 916 00 8146
交通
馬德里地鐵非常完善,覆蓋大部分景點。建議買一張 10 trips優惠票,可供 10次乘搭,才€ 12,2,比買單程票慳很多。
攝影:鄧廣基
鳴謝: Hotel Hesperia Madrid、 Platea Madrid
註: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幣( HKD$100=EUR€ 11.2)
攝影:鄧廣基
但我等不及,一落機,肚就打鼓。只是街上完全沒有一種準備要吃晚餐的氣氛,露天座位沒看見幾個客人。很多餐廳仍然拉閘,最多只開個酒吧讓你喝一杯吃幾粒橄欖,但我探頭一看,都是拍烏蠅居多。難道,這就是真實的馬德里?我知道這兒不是巴塞隆拿,沒有魔幻的高第建築;不是北部的巴斯克,沒有大量米芝蓮星星。西班牙最潮的建築、餐廳,都不在這裏,以歐洲國家首都來說,簡直是個鄉村阿姑。但至少,應該有個很好的,吃的氛圍。是的,在馬德里還可找到一種非常西班牙式的生活。不完全面向國際和遊客,保留了自己的空間,夠真實、經典。
很多餐廳、酒吧、咖啡店已經營了超過一個世紀,滿街都是優雅而美麗的瓷磚牆、舊招牌。當地人出外用餐,還是習慣到老老套套,但廉價好吃的老派餐館。作為首都,這兒集合了全國最好的海鮮、肉類食材,也找到西班牙東南西北的菜式,有美食之都的潛力。而當下的冷清,只不過因為時間太早。 Timing is everything,在馬德里非常受用。還要等一會,馬德里人一天時間表才會開始,跟一般的相反,晚上才是最重要、最活躍的時間。再看手錶,快十點了,人群漸漸出沒,黃金時間來臨, Go Madrid, Eat like Mad,現在正式開始。
藍天暗淡了,陽光收歛,但馬德里才正要綻放。無論一周任何一天,馬德里人都喜歡
salir de noche,就是夜晚出去蒲吧、吃
tapas的意思。但當地人未到九點不會落吧(夏天可能會更晚),如果想體會最有人氣的場面,至少十點。至於要蒲那裏,店家的招牌已有線索。 Tapas
bar只是我們外人的叫法,你可以留意名字是 Casa
XXX的店,即乜乜之家,通常是老闆的名字。這是上一輩為店命名的方法,他們通常以酒吧+餐廳形式營運,不少馬德里人會站在酒吧喝酒吃小食,而不進內堂餐廳。第一個原因自然是平,同一杯啤酒,在酒吧賣€
1.5,在餐廳就要€ 2了。第二是跟天氣有關,夏天太熱,很多人不會坐定定吃三道菜大餐,反而蒲吧吃小食,腸胃負擔沒那麼大。
多蒲幾間,自然吃到飽,吃 tapas就慢慢變成一種晚餐形式。至於酒吧,除了最簡單的 bar外,還有 cerveceria這名字,從 cerveza(啤酒)一字而來,代表這兒一定有賣生啤。 Taberna、 bodega,都是酒吧、酒館的意思。 Tapas bar很少有靜的時候,客人忙聊天,侍應忙斟酒,初來甫到要混熟,可以鼓起勇氣跟侍應說一句「 una cerveza, por favor」(請給我一杯啤酒!)這也是大部分客人的習慣,先來一杯生啤( ca鎙)喚醒胃口,最經典的款式是本土名牌 Mahou,喝來清爽回甘。紅白酒,酒單的中堅分子。特別流行飲紅酒調的特飲,我們最熟悉的自然是 sangria,但當地人更常喝的是 tinto de verano(夏日紅酒),溝苦艾酒或 rum、梳打水;或 calimocho,溝可樂,口味舒爽偏甜,挺夾氣氛。 Cava、 rose或 sherry,通常只在酒店酒吧或高級餐廳才有。
點了一杯酒,可以先等一下,看侍應會不會送上免費 tapas(大部分老店都會)。普遍是橄欖、 chorizo、蒜茸醬拌薯仔、鯷魚之類的冷盤。如果沒有,就要從餐牌點,除了 tapas這字外,也有機會見到 pinchos(用竹籤串着小食和麵包),或 toastadas(多士上放小食),分量的骰。如果你三四個人來,可以選 raciones,款式差不遠,都是芝士、 chorizo、炸物,但分量大點(也貴點), for sharing的。
長夜漫漫,只蒲一間實在非當地人的習慣。因為每間的酒、小食,還有最重要的——氣氛,都不一樣。要在一晚內蒲幾間,地點很關鍵。像拉丁區( La Latina)的 Cava Baja街,短短一條三百米的街,有超過四五十間酒吧和餐廳,喝完一間,行兩步,又可以推門進另一間,難怪有 tapas street的稱號,晚晚都逼滿本地人和遊客。而我,由當地人帶路,試了以下幾間。
本地紅白酒 El Tempranillo
標榜只賣西班牙紅白酒,疊高至天花板的酒櫃很有說服力。近廿款,涵蓋各大產地, Ribera、 Rioja、 Priorat等等,全部可以逐杯點,最便宜才€ 2.5。我試了 Arribes 14年的 Paraje de los Bancales,不澀,帶淡淡果味和礦物味。 Tapas配搭簡單但美味,鵝肝配焗蘋果(甘香豐腴,必點)、山羊芝士配雜菜、煙燻鱈魚配番茄醬,多士烘得鬆化熱暖,亂點一通都好吃。流心蛋誘惑 Casa Lucio
40年老店,在街上是老大哥。招牌菜是煎半熟蛋,下墊薯條,一團糟的上枱,賣相很醜,但蛋黃永遠流心,用薯條蘸蛋汁來吃很滋味。建議選配 iberico ham,熱力融化油脂,肉香蛋香融為一體,更美味。酒單齊全,紅酒全是 DO級(來自法定產區),還有 Fino種雪梨酒,乾爽,清淡,同街不多店有供應。巨無霸多士 Txacolina
賣十多款 pinchos,全部是巨無霸,料疊得比多士高兩三倍,全放在吧枱上,很有氣勢。落柯打後即時翻熱。炸茄子+煙肉+芝士、 BBQ豬肉串、一整塊雞扒配一條紅椒,吃三四件就會飽,建議最後一站才來填飽肚子。酒店級水準 La Antonita
屬精品酒店的酒吧,氣氛安靜,怕嘈的可以選這間。 Tapas製作用心,擺盤精美。嘗了牛尾卷,一絲絲牛肉裹在脆皮內,肉香膨湃;還有豬肉 tataki,中央仍呈粉紅色,一口一塊,很嫩口。連隨酒附送的 chorizo也鹹香多肉汁。味道有酒店級水準,連價錢也有,吃一碟 tapas在其他酒吧等於吃四五碟了。紅酒任你溝 Lamiak
氣氛熱鬧,插針不入。客人比較年輕,放聲聊天。 Tapas沒甚麼賣相,感覺家常,紅酒燉牛肉、砵酒煮豬西冷,吃完胃都暖起來,每款才€ 2,抵得沒話說。酒類看起來沒特別,都是紅白酒、啤酒,但我就是在這兒看到其他客人點各種溝紅酒的飲料,不在餐牌上,但跟着當地人點準沒錯。El Tempranillo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38
電話:+34 913 64 15 32
營業時間: 1pm-4pm, 8pm-12mn
Lamiak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42
電話:+34 913 65 52 12
營業時間: 1pm-2:30am
La Anto鎴 ta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16
電話:+34 911 19 14 24
營業時間: 1:30pm-12:30am
Casa Lucio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35
電話:+34 913 65 32 52
營業時間: 1pm-4pm, 8:30pm-12mn
Txacolina
地址: Calle Cava Baja, 26
電話:+34 913 66 48 77
營業時間: 12nn-2pm
撰文:廖健邦
攝影:鄧廣基
鳴謝: Hotel Hesperia Madrid、 Platea Madrid
註: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幣( HKD$100=EUR€ 11.2)
馬德里【繼續蒲!新派 tapas也精彩】
Cava
Baja街雖然足夠讓人飲飽食醉,但我刻意留了點肚,因為想見識一下馬德里 tapas的新發展。馬德里雖然傳統,但 tapas
bar近年也生起變化。形式更好玩,味道更複雜。我們去了一間馬德里餐飲界的新星: Sala de
Despiece,開業三年,長期滿座,任何時間都要等位——可以理解,因為形象太破格了!很多去慣舊式 tapas
bar的年輕人都踴躍來試。天花、牆壁全部用食材發泡膠箱密鋪而成;利刀、水鞋做裝飾;侍應穿上豬肉檔式的膠圍裙;用餐的長吧枱,摸兩摸,才發現其實是塊大砧板,過癮過癮,像搬了入廚房開餐。
這兒的 tapas明顯經過精心設計,食材、煮法不像傳統般隨意。三十道 tapas,每道基本上是一道完整的菜,只是分量變少。大部分都離不開以下元素:驚喜、動作、參與感。每上一道菜,侍應會走來你身邊解說,介紹如何吃,席前製作,或交給你自己動手完成一些步驟,很有玩味。
先來一道生牛肉片,採肉味濃的腰位,自行用刀把鹽、醬料抹上牛肉,捲成圓筒狀,一口吃下,感受那複雜的鹹香和肉味。與其直接捲好奉上,這兒把菜式解體,讓客人有動手機會。另一道鰻魚,吃時夾在一種叫 fart

整餐飯用手多過用刀叉,有一道叫檸檬魚,要你用手把青檸葉捽捽捽在米餅上,釋出清香,再放上鰤魚刺身吃,味道就清新很多(視乎你捽得多大力啦)。還有一道雪糕(至少第一眼看起來是這樣),但當侍應用火槍炙燒,「雪糕」融化,竟露出了團牛肉球!原來那只是層用牛油打成的白色忌廉,包着牛肉、泡菜醬,即席燒融拌勻,放在生菜上吃,便是徹頭徹尾的韓式牛肉生菜包,完全估不到。熱辣辣,油香滿滿。
這是一間會令你想留一整晚的 tapas bar。那互動形式把平時 tapas bar的活潑氣氛再推上一層樓,每位客人等得期待,玩得開心。也說明了,一點新潮外表,馬德里人絕對接受得了,只要內裏貫徹 tapas bar的感覺:輕鬆、享樂,他們樂意捧場。
Sala de Despiece
地址: Calle de Ponzano, 11
馬德里【未吃 Churros不睡覺!】
凌晨一時,撑着大肚腩(吃得太飽),滿身酒氣(喝了大概十杯吧?),終於離開了
tapas bar。夜了,真的夜了,要去睡了。但馬德里人還有一站要去。佩服他們的精力,蒲完還不直接回家,而是去吃
churros!?在西班牙,尤其是南部,
churros一般都是早餐吃的,一條油炸鬼,配杯咖啡或朱古力。但在馬德里有點不同,連晚上都會吃。明白的,夜生活多姿多采,有甚麼比夜蒲後,來個暖笠笠的
churros窩心?醉到不省人事都可以一啖回魂。
我們常說 churros,其實在馬德里還有另一種叫 porras的炸麵糰,比 churros要粗得多,看起來更像我們吃慣的油炸鬼。兩者都是用麵粉、水和鹽搓勻,揑成長條狀,然後以高溫油炸。分別在於製作 porras時下較多水,中心比較煙韌、濕潤,但沒 churros般脆口,各有各特色。
在市中心就有間 24小時營業的朱古力店 San Gines, 1894年開業,在馬德里無人不識,招牌正是油炸鬼配朱古力。全天候逼滿人,但看得出客人愈夜愈 local,當遊客都回酒店睡了,年輕男女才剛從酒吧過來。他們告訴我,除了夜蒲後來,除夕夜在太陽門廣場(就像我們的時代廣場)倒數後,也一定會來吃 churros,已是例行慶祝活動。
這兒兩種油炸鬼都有得賣,不過以 churros更受歡迎,相信因為更香口。店員不停從廚房捧出新鮮炸起的,人流多,賣得快,永遠熱辣香脆。其實 churros本身帶點鹹味,但我還是想在睡前有一點甜美的感覺,便猛撒糖霜加甜,再放肆地浸入朱古力。恰好的濃杰度,可以掛上 churros。心足了,今晚還不發個好夢?
San Gines
地址: Pasadizo de San Gines, 5
電話:+34 913 65 65 46
營業時間: 24小時
網址: http://www.chocolateriasangines.com

營業時間: 1pm-5:30pm, 7:30pm-1:30pm
網址: http://www.academiadeldespiece.com

註:不接受訂座,需 walk in,建議避開繁忙時間( 2:30pm及 8:30pm)到訪。
撰文:廖健邦
馬德里【 Buenos Dias晨早咖啡香】
補眠幾小時,太陽升起,新一天,馬德里人又活在陽光底下。很多人會到一間
cafeteria,即咖啡店,用咖啡開始一個美好早晨。他們不習慣 coffee to
go,一定坐下慢慢喝,邊喝邊聊,我甚至覺得咖啡只是配角,他們真正目的只是想挪半小時和朋友聊聊天。說到喝咖啡,他們口味很一致。大部人都會點
cafe con leche,即咖啡加奶。侍應會端來一杯
espresso,你可以選擇奶的溫度,冷、熱、室溫(不提出便是熱)。若趕時間,當地人會選室溫或冷的奶,咖啡能立即入口。侍應會即席倒入奶,分量與咖啡至少
1:1,比例類似意式 latte(但沒有奶泡)。
不過我見大部分侍應都很求其,總之奶比咖啡多就成。另一個變奏是 cafe cortado,一樣是 espresso,只是牛奶分量很少,比較苦澀。想見識經典, Café Comercial是不二之選。 1887年開業,全城最老,很多西班牙大導演、作家都曾是座上客。黑雲石枱、巨型牆鏡、圓環吊燈、紅絲絨梳化,播着柔柔琴音,有種歲月悠長的氣派感。除了地道的 cafe con leche,還有其他咖啡店沒有的傳統款式: bombon,即 espresso加煉奶,甜到暈,源起東部華倫西亞; carajillo,加烈酒(多數是白蘭地),會喝到醉。齋喝咖啡不是當地人習慣,他們會點一份番茄多士送咖啡當早餐。但我更推介這兒的西班牙奄列( tortilla),是我全市吃過最好的,煎得不乾,有蛋汁。不過在老派的 cafeteria喝咖啡,你不可能講究咖啡豆產地、泡法,事實上這也不是傳統馬德里人的追求。只是近年全球掀起精品咖啡熱,也影響年輕一輩上咖啡店的動機,不止為了 coffee talk,而是喝一杯好咖啡。
很多人的精品咖啡啟蒙都是 Toma Café,老闆 Santiago是推動精品咖啡熱潮的先鋒。自設炒豆機,城中少見。以往主流咖啡豆仍採用 torrefacto炒法(炒豆時加入糖),咖啡偏苦,喝時再加大匙糖,幾輩馬德里人都喝慣這味道。但 Santiago不加糖炒,鼓勵大家喝咖啡原味。
他從中南美洲、非洲入口咖啡豆,每星期供應一款單品豆,炮製手沖咖啡、 espresso。最近就有玻利維亞的 Flor de mayo,帶青檸、朱古力餘韻。又在牛奶中加橙皮浸過夜,讓咖啡帶點輕盈的酸香。還提供近年大流行的有氣咖啡,即 espresso加 tonic,夏天飲,極爽快。
馬德里人受不受?壁壘分明的。精品咖啡店,多中產、年輕人;老派 cafeteria,多西裝伯伯、花襯衫嬸嬸。一個早晨,兩種咖啡香,新舊並行,各有擁躉,這也是今天來馬德里好玩的地方。
Café Comercial
地址: Glorieta de Bilbao, 7
電話:+34 910 88 25 25
營業時間: 8:30am-2am
Toma Café
地址: Calle de la Palma, 49及 Santa Feliciana, 5
電話:+34 917 02 56 20
營業時間: 8am-8pm
馬德里【日光日白周圍行】
喝過咖啡後,馬德里的節奏又平復下來。街上行人稀少,畢竟時間尚早,如果不用上班,十時對當地人對說只是清晨……而且大家都有共識,十時前不開洗衣機,怕嘈醒鄰居。但十時也是商店、景點開門的時間,皇宮、博物館不用大排長龍,是參觀好時機,可以趁這機會逛逛馬德里。市中心面積不大,大部分景點很集中,很適合散步,從東邊的博物館金三角(距離很近的三間知名博物館)行到西邊的皇宮才半小時,沿途會經過太陽門廣場(Puerta
del Sol)、主廣場(Plaza
Mayor)等地標。午前來,主廣場的畫家、街頭表演者已出動,橫街的二手書攤已搭起,擺賣舊書舊畫,也有一番風景。最重要是這時氣溫未算太熱,通常不過
30度,空氣乾爽,行步路都舒服。
有一些馬德里人會趁這午飯前空檔,爭取跟陽光相處的時間,去公園曬太陽。不說不知,原來馬德里是全歐洲最 green的城市,比對人口面積有最高的綠化帶,從任何地方行不用 15分鐘,已經找到一個休憩公園。市內最大的公園,前皇家狩獵園林 Casa de Campo,面積比南丫島還要大!大家直接躺草地,或坐在長椅發呆,吸收陽光,雖然日照已經很長,但馬德里人對日光還是不嫌多。
很多家庭也喜歡一家大細在公園遊湖(內陸城市的消暑方法),不過我實在沒氣力划槳,畢竟早餐只吃了塊多士,肚餓了!但這個時間,大部分餐廳都未開門,起碼要等到下午一時,所以我又回到了主廣場,到旁邊的 San Miguel市場兜個圈。外觀非常美麗,剔透的玻璃幕牆,鑲嵌在一支支鑄鐵樑柱內,保持着 1916年開幕時的樣貌。 09年重建,由街市改為三十多檔熟食攤,像個巨型 foodcourt,朝朝十時準時開門。勝在清楚易行,內部劃分一格格,一格一檔。種類多,不重複,海鮮飯、牛扒、西班牙芝士、海鮮冷盤、炸薯丸(croquetta)……西班牙的出名特產,基本上這兒都吃到。市場四邊有吧枱,中央亦設長枱區,可以即買即吃。
不要錯過其中一檔賣西班牙牛種 Rubia Gallega牛扒的,牛味濃,偏韌,口感原始。有一檔專賣橄欖,是我見過把橄欖變出最多花臣的店了,夾青口、包黑毛豬火腿、串 jalape隳、釀芝士,總共十多款,賣相繽紛,味道豐富。想喝酒的話有大把選擇,啤酒、紅白酒、即調 mojito、 sangria。唯一缺點是市場價格稍貴,但沒辦法,這麼早,市內選擇不太多。記着在馬德里,早起的鳥兒沒蟲吃啊。
Mercado de San Miguel
地址: Plaza de San Miguel, 3
電話:+34 915 42 49 36
撰文:廖健邦
攝影:鄧廣基
馬德里【 Aperitivo午飯前開開胃】
馬德里人的早餐與午餐(約二時)相隔很久,吃午飯前,正午 12點前後,一定要有個喝 aperitivo(開胃酒)環節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愈高愈好飲/蘋果酒
蘋果酒清酸宜人,有點酸,胃口就來了。 Casa Mingo是市內唯一一間自釀蘋果酒餐廳,過百年歷史,酒全在西班牙北部 Asturias的家族工場運來。釀酒方法很簡單,將蘋果壓爛,直接放在木桶發酵半年。這兒有兩款蘋果酒, sweet和 dry,前者打了氣,再加糖,入口像很甜的 cava。 Dry又叫 natural,從木桶入樽,無添加,未經過濾,可看到瓶裏飄浮着蘋果渣。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Casa Mingo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舊酒變新潮/苦艾酒
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開胃酒是苦艾酒(vermouth),在紅白酒中再加香料、香草釀的烈酒。 70年代在馬德里很流行,一度沉寂,但近年很多研究證實可以幫助消化,重新被年輕人欣賞,變成有型的代名詞。潮區 Malasa鎙的 Casa Camacho就是其中一個聚腳點,一間古董到不行的街坊酒吧。立飲式,人人一杯酒,幾碟 tapas站着聊天。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Casa Camacho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撰文:廖健邦
馬德里【潛入市場參加周六海鮮派對】
喝完一杯(或幾杯)後,馬德里人會轉移陣地吃午飯。一般人會到餐廳吃一頓,但地膽們會到街市搵食。以往街市只賣新鮮食材,近年為了吸客,於是開拓新模式——即買即吃,零售檔兼營餐飲。做得最成功的是
Mercado de la Cebada,地下一層有幾檔海鮮檔,平日賣海鮮,但周六提供水煮服務,讓客人在檔前巷道立食,性價比相對餐廳優勝很多。
在馬德里吃海鮮?開頭我也有懷疑。的確,她是內陸城市,離大海至少四五百公里,傳統上馬德里人也多吃肉少吃海鮮。但原來在 80年代,馬德里建了個全歐洲規模最大的海產批發市場 Mercamadrid,西班牙以至地中海沿岸所有海鮮一上水,最優質的會被挑選進貢至首都,不出幾小時運到,自此海鮮才漸漸常見於當地人餐桌。
這兒的海鮮正是來自這批發市場,新鮮,選擇多,又以巷子中間那檔 Mar Cantabrico最揀手,大部分是野生(標明 capturado),八爪魚、梭子蟹、藍青口、蝦,二三十款,用冰鎮着保鮮。因為是街市,成本比餐廳低,八爪魚€ 35一公斤(一隻腳不用€ 9),一大盤蝦才賣€ 4,比在外面吃至少平兩三成。指指點點,要多少,直接請店員抓/切,蝦、蜆逐隻點也不會被白眼。然後店員會拿到爐頭,直接水煮,簡單撒點粗鹽、橄欖油或 paprika調味,兩三分鐘食得。一定要試西班牙紅蝦,最矜貴的 palamos品種是沒有的了,但 canabinero也非常不錯,約五吋長(才賣$30港元一隻),請店員煮至半生熟,像刺身,蝦肉軟甜、細嫩,精華是那大蝦頭內的膏,不顧儀態猛吮,人間美味。
還有生長在崖邊、極難抓的狗爪螺,西班牙人很愛吃,個頭不比手指頭大多少,掰開硬殼才挑出丁點肉,但很有海水鮮味。也來一盤西班牙大蜆,每隻都是加大碼,很肥美,蜆汁豐盈燙嘴,現在想起還流口水。伴海鮮,白酒是不二之選。海鮮檔在檔口對面搭個臨時檔賣酒,白酒雖然只得兩款,但都是西班牙有名產地 Rueda和 Galicia的出品, 8歐羅一瓶,入口不會太酸,最佳配角。一人約$250港元,足夠飲飽食醉,海鮮喎!
記着,以上情節只在周六發生。另一規條是,不要太早來。起碼兩點後,海鮮檔才準備好,人流也慢慢聚集,店員大聲叫賣,氣氛更高漲,逼得肩貼肩,活像開 party。不少街坊還到街市其他檔口買點火腿、芝士,加料炮製一個豐富午餐,這是馬德里人從心享受(廉價)美食的純粹時刻。
撰文:廖健邦
馬德里【還是愛火腿】
吃了半天,大家可能奇怪,為甚麼還未見到西班牙的「國腳」——黑毛豬火腿?我沒有忘掉她,只是選擇太多了!餐廳酒吧肉檔都掛滿火腿招客。要知道,火腿在馬德里人的餐桌(或吧枱)上,一向地位神聖,通常是餐前小食,象徵一餐之始,自然大有學問。很多人都知西班牙火腿分黑白毛豬,作為首都,基本上街上隨便一間餐廳也只會提供較高級的黑毛豬
iberico。
但 iberico還是有分等級的, 2014年,西班牙就推出新的分級制度,該年後製作的火腿都要綁上不同顏色的標示,以示等級。
黑色:最高級,稱為 100% bellota,純黑毛豬血統,只餵橡果。
紅色:不純種,混了點肉豬(duroc),但也全餵橡果。
綠色:不純種,餵混合飼料(橡果和穀物)。
白色:最低級,黑毛豬成分最低,超過五成肉豬,餵混合飼料。
由於製作最高級的 100% bellota,火腿要至少風乾三年,所以今年初起,在馬德里就能買/吃到有標示、最高級的 iberico火腿。那麼,到哪裏吃最好?首先最好是找一些一條龍生產的餐廳,水準比較有保證,像 Cinco Jotas,百年老店,在南部火腿之城 Jabugo自設農場、屠宰房和風乾室。按每隻腳大小,人手切割、上鹽。還有一點,就是自家繁殖豬隻,確保血統純正,可以理解為何只生產最高級的 100% bellota——他們根本看不上較低等級的火腿。
接下來是部位。通常在馬德里,去普通餐廳點一碟火腿,吃到哪個部位,視乎店家那條火腿切到哪裏,純粹是運氣。較講究的做法是準備幾隻火腿,每隻切不同部位,吃出口感、味道分別,也正是這兒的做法,點一款拼盤,通常會吃到兩三個部位,各有不同滋味:
Maza:前髀位,橡果香韻悠長,也有肉味,最平衡的部位,因為肉量最多,通常在一般店吃的就是這部位。
Babilla:後髀位,肉感較強,但肉味不彰,一般。
Jarrete:近蹄位,最珍貴,每條腿僅得 60g,很少供應,但肉味最濃郁,帶點發酵味。
最喜歡 Punta,整隻腿的後端,油花如大理石紋分佈,一接觸舌頭便融化,在口腔內蕩起一陣甘甜。吃完火腿,黑毛豬功成身退。我們對牠的印象只停留在做火腿出色,但其實黑毛豬有野豬血源,後腿好吃,其他部位也不差,而且一頭豬養廿個月,只吃後腿太浪費了。
所以這兒提供其他部位做的菜,是一間黑毛豬主題餐廳。前腿、脊肉,風乾醃成 chorizo、火腿,油花當然比不上後腿,較鹹,也有風味。豬腰肉做 carpaccio、西冷位打成漢堡扒,印象最深刻是 presa,豬肩與脊骨間的一塊肉,厚身但柔軟,煎至三成熟,咀嚼間有吃 dry aged牛扒的錯覺!想學馬德里人吃黑毛豬吃得如此徹底,非來不可。
Cinco Jotas Jorge Juan
地址: Calle Puigcerda, s/n
電話:+34 915 75 41 25
營業時間: 12nn-1:30am
網址: http://www.cincojotas.com

撰文:廖健邦
馬德里【 Aperitivo午飯前開開胃】
馬德里人的早餐與午餐(約二時)相隔很久,吃午飯前,正午 12點前後,一定要有個喝 aperitivo(開胃酒)環節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愈高愈好飲/蘋果酒
蘋果酒清酸宜人,有點酸,胃口就來了。 Casa Mingo是市內唯一一間自釀蘋果酒餐廳,過百年歷史,酒全在西班牙北部 Asturias的家族工場運來。釀酒方法很簡單,將蘋果壓爛,直接放在木桶發酵半年。這兒有兩款蘋果酒, sweet和 dry,前者打了氣,再加糖,入口像很甜的 cava。 Dry又叫 natural,從木桶入樽,無添加,未經過濾,可看到瓶裏飄浮着蘋果渣。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Casa Mingo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舊酒變新潮/苦艾酒
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開胃酒是苦艾酒(vermouth),在紅白酒中再加香料、香草釀的烈酒。 70年代在馬德里很流行,一度沉寂,但近年很多研究證實可以幫助消化,重新被年輕人欣賞,變成有型的代名詞。潮區 Malasa鎙的 Casa Camacho就是其中一個聚腳點,一間古董到不行的街坊酒吧。立飲式,人人一杯酒,幾碟 tapas站着聊天。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Casa Camacho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馬德里【 Aperitivo午飯前開開胃】
馬德里人的早餐與午餐(約二時)相隔很久,吃午飯前,正午 12點前後,一定要有個喝 aperitivo(開胃酒)環節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愈高愈好飲/蘋果酒
蘋果酒清酸宜人,有點酸,胃口就來了。 Casa Mingo是市內唯一一間自釀蘋果酒餐廳,過百年歷史,酒全在西班牙北部 Asturias的家族工場運來。釀酒方法很簡單,將蘋果壓爛,直接放在木桶發酵半年。這兒有兩款蘋果酒, sweet和 dry,前者打了氣,再加糖,入口像很甜的 cava。 Dry又叫 natural,從木桶入樽,無添加,未經過濾,可看到瓶裏飄浮着蘋果渣。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Casa Mingo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舊酒變新潮/苦艾酒
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開胃酒是苦艾酒(vermouth),在紅白酒中再加香料、香草釀的烈酒。 70年代在馬德里很流行,一度沉寂,但近年很多研究證實可以幫助消化,重新被年輕人欣賞,變成有型的代名詞。潮區 Malasa鎙的 Casa Camacho就是其中一個聚腳點,一間古董到不行的街坊酒吧。立飲式,人人一杯酒,幾碟 tapas站着聊天。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Casa Camacho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馬德里【 Aperitivo午飯前開開胃】
馬德里人的早餐與午餐(約二時)相隔很久,吃午飯前,正午 12點前後,一定要有個喝 aperitivo(開胃酒)環節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愈高愈好飲/蘋果酒
蘋果酒清酸宜人,有點酸,胃口就來了。 Casa Mingo是市內唯一一間自釀蘋果酒餐廳,過百年歷史,酒全在西班牙北部 Asturias的家族工場運來。釀酒方法很簡單,將蘋果壓爛,直接放在木桶發酵半年。這兒有兩款蘋果酒, sweet和 dry,前者打了氣,再加糖,入口像很甜的 cava。 Dry又叫 natural,從木桶入樽,無添加,未經過濾,可看到瓶裏飄浮着蘋果渣。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Casa Mingo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舊酒變新潮/苦艾酒
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開胃酒是苦艾酒(vermouth),在紅白酒中再加香料、香草釀的烈酒。 70年代在馬德里很流行,一度沉寂,但近年很多研究證實可以幫助消化,重新被年輕人欣賞,變成有型的代名詞。潮區 Malasa鎙的 Casa Camacho就是其中一個聚腳點,一間古董到不行的街坊酒吧。立飲式,人人一杯酒,幾碟 tapas站着聊天。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Casa Camacho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馬德里【 Aperitivo午飯前開開胃】
馬德里人的早餐與午餐(約二時)相隔很久,吃午飯前,正午 12點前後,一定要有個喝 aperitivo(開胃酒)環節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周末尤其盛行,睡得晚,索性不吃早餐,先喝一杯準備胃口吃大餐。
很多酒都有這功能,但在馬德里,以蘋果酒和苦艾酒最受歡迎,以下兩間,是街坊心水酒吧。
愈高愈好飲/蘋果酒
蘋果酒清酸宜人,有點酸,胃口就來了。 Casa Mingo是市內唯一一間自釀蘋果酒餐廳,過百年歷史,酒全在西班牙北部 Asturias的家族工場運來。釀酒方法很簡單,將蘋果壓爛,直接放在木桶發酵半年。這兒有兩款蘋果酒, sweet和 dry,前者打了氣,再加糖,入口像很甜的 cava。 Dry又叫 natural,從木桶入樽,無添加,未經過濾,可看到瓶裏飄浮着蘋果渣。現場所見, sweet比 dry更受歡迎。但我更喜歡 dry,因為能喝出蘋果酒的真味,不過你不能用一般的斟酒方法,需要一點斟酒技巧:手伸高過頭頂,酒杯放低處,盡量拉遠距離,令酒從高處衝下。一喝,神奇的事情來了,酒進入口腔後有變化,果酸、甜味在舌頭緩緩擴散。再試回直接斟的,味道比較平板。原來這衝力可以喚醒酒內本身已有的氣體,揮發酸性、香味,是西班牙人發明的土炮醒酒法。斟酒可以請侍應代勞(我見他們也得倒瀉一些才能瞄準)。還有一個秘訣,就是每次只斟少許,約五分一杯,斟太多,一口喝不完,氣跑光了,又不好喝。想送酒,可以點這裏另一名物燒雞,雞皮鹹香油潤,與蘋果酒是絕配,不過別吃太飽!還有午餐要吃嘛。
Casa Mingo
地址: Paseo de la Florida, 34
電話:+34 915 47 79 18
營業時間: 11am-12mn
舊酒變新潮/苦艾酒
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開胃酒是苦艾酒(vermouth),在紅白酒中再加香料、香草釀的烈酒。 70年代在馬德里很流行,一度沉寂,但近年很多研究證實可以幫助消化,重新被年輕人欣賞,變成有型的代名詞。潮區 Malasa鎙的 Casa Camacho就是其中一個聚腳點,一間古董到不行的街坊酒吧。立飲式,人人一杯酒,幾碟 tapas站着聊天。主角苦艾酒, de grifo,從水龍頭直接扭出來,優點跟生啤一樣,未經消毒,更新鮮、清爽。酒是 Reus(西班牙生產苦艾酒最有名的城市)一間酒廠的特別配方,沒有張狂的草青味,隱約有點橙、肉桂的香氣,易入口。我跟其他客人照辦煮碗點了一杯 yayo,是這兒的招牌配方,當地人才會點,夥計倒一點苦艾酒,加毡酒、梳打水,溝溝溝。顏色和味道竟然有點像可樂,叫人大口飲多幾啖。苦艾酒酒精度約 15%,溝稀了,多喝幾杯都不怕醉,正好讓無酒不歡的馬德里人喝上三四杯。順帶一提,結賬時,若給小費,夥計會敲鐘致謝,是老店作風。當地人說,給小費,代表有下次,再光顧時夥計就會認得你,送你的 tapas可能更豐富,而這間小店的鐘總是響個不停,可見非常受歡迎呢。
Casa Camacho
地址: Calle de San Andrés, 4
電話:+34 915 31 35 98
營業時間: 12nn-2am(星期日休息)
馬德里【城裏拾甜】
吃完偏鹹的火腿,我們換換口味,吃甜。馬德里人嗜甜。他們說,如果一頓飯最後沒有吃到甜品,總覺得不圓滿。其實何止甜品,他們連麵包糕點也追求甜,牛角包表面會髹一層糖漿,朱古力曲奇在他們概念中是一塊有層厚厚朱古力醬 glaze的巨型曲奇…愛吃甜的在馬德里會大滿足。
馬德里(其實是普遍西班牙)的糕點這麼甜,跟天氣不無關係,夏天連續三四個月高溫,昔日冷藏設備落後,高糖分可以延長糕餅保鮮期。不過在我看來,馬德里的下午是大條道理讓人瘋狂吃甜品的。四至五時是一天最熱時候,高溫可接近
40度,那當然要補充點糖分,(心理上)才夠能量繼續行啦!為了一點甜,我……
Checkpoint 1:願意罰企
去太陽門廣場旁邊的老店 La Mallorquina,你就知道嗜甜軍團多洶湧。有本地人亦有遊客,全堵在 U形吧枱前立食,一個離開了,迅即又有另一人揳入來。
吧枱展示一碟碟麵包酥點,指一指,店員立即從吧枱後遞給你。
大部分都夾着爆滿的吉士或忌廉,例如像極港式忌廉包(不過變了吉士)的炸麵包( pepito de crema)、 glazing非常重手的蝴蝶酥,最好賣是 napolitana de crema,即(同樣是)吉士餡的拿破崙酥,實在…太甜了!
還好我點了杯鮮橙汁,有點果酸味平衡一下。
Checkpoint 2:讚美上帝
馬德里的甜吃,其實有宗教背景。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,很多糕點都是因節慶而誕生(感謝主)。在 1830年開業的老店 Antigua Pastelerí a del Pozo就可以找到一系列富宗教色彩的糕點。每款糕餅都有來頭,像巨型冬甩的蛋糕 rosca de reyes,是紀念耶穌出生時來祝賀的東方三賢士,當天(每年 1月 6日)西班牙爸媽會在麵包裏塞個小玩偶,找/吃到的小朋友就是節慶的主角!
另外有 torrija,是齋期和復活節吃的的糕點,說穿了就是 french toast,麵糰以牛奶浸一晚才焗,加上這兒將原本的麵包改成蛋糕口感,質感分外濕潤軟身,有淡淡奶香。又幸好我周六來,遇上周末限定的 bartolillos,也跟慶祝復活節有關,一塊薄如蟬翼的酥皮夾着吉士餡,輕輕一咬,咔嚓化開,要炸得不爆餡很難,所以平日不供應。比起第一間,甜度低很多,可見每間糕點店還是有不同風格,不一定超甜。還有,這兒沒堂食,只能外賣,不過你不會在意的,因為包裝簡潔好看,一張牛油紙,用白線紮起,拿出街不失禮,再次感謝主。
Checkpoint 3:請求修女
當地人告訴我,甜癮起時,除了糕餅店,還會到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敲門:修道院。修女們賣糕點幫補修道院營運,在西班牙鄉郊很常見,但在大城市如馬德里就很難得了。
在主廣場( Plaza Mayor)旁邊就有一間建於 1605年的修道院,有賣各款糕點。
但有點難找,得鑽入 Plaza de la Villa旁邊一條小巷,來到一扇很平凡的木門前,按鈴,待門開後,穿過一直走,來到一個窗口,就會看到一扇旋轉活門。
旁邊貼了張清單,就是餐牌了,八款,香橙曲奇( naranjines)、檸檬餅乾( galletas)、豬油蛋糕( mantecados)、加了白酒的聖誕鬆餅( nevaditos)等等。
「唔該我想要——」「今日淨係得杏仁曲奇!」門後傳來修女的聲音。
原來不會款款都有(畢竟烘焙只是她們副業嘛),原來買到哪一種講運氣(也是樂趣之一吧)。我把錢放在活門上,然後門就自動轉了!
當然是修女在背後正把糕點轉出來。
曲奇不是脆身那種,略軟,但口感算鬆化,慢慢會嚼出杏仁香,雖然表面有點燶,但很有 homemade feel,馬德里人最喜歡買回家當茶點。
La Mallorquina
地址: Calle Mayor, 2
電話:+34 915 21 12 01
營業時間: 8:30am-9:15pm
網址: http://www.pastelerialamallorquina.es

Antigua Pastelerí a del Pozo
地址: Calle Pozo, 8
電話:+34 915 22 38 94
營業時間: 9:30am-2pm, 5pm-8pm(星期日 9am-2pm,星期一休息)
Convento de las Carboneras del Corpus Christi
地址: Plaza del Conde de Miranda, 3
電話:+34 915 48 37 91
營業時間: 11am-1pm, 4:30pm-7pm
馬德里【拜見經典老店】
來到下午七八時,很多餐廳結束午休時間,準備迎接晚市。
選擇很多,但我決定拜訪老店,在書法風的手寫招牌下,推開歲月打磨得光滑的木門,問問那些英語有點爛卻態度親切的侍應叔叔,「 Hola,借問聲何謂馬德里經典啊?」
選擇很多,但我決定拜訪老店,在書法風的手寫招牌下,推開歲月打磨得光滑的木門,問問那些英語有點爛卻態度親切的侍應叔叔,「 Hola,借問聲何謂馬德里經典啊?」
Casa Labra
開業年份: 1860專長:炸鱈魚球
前文提過馬德里可以吃到西班牙各地的生猛海鮮,但都是近代的事,以往保鮮技術不佳,馬德里又位於內陸,本地人只能吃到經煙燻、醃製的海鮮,例如醃鱈魚( bacalao)。太陽門廣場附近的 Casa Labra就是間醃鱈魚專門店。這兒有兩大皇牌,炸鱈魚塊,整塊魚肉,鹹香味突出。另一款是炸鱈魚丸子,魚肉跟薯仔、忌廉攪勻,看得出魚肉呈細絲狀,口感非常 creamy,也沒那麼鹹。整天不停出爐,不會凍冰冰,一日賣四五百粒少不免。另附餐廳,賣多款用醃鱈魚炮製的主菜,但烹調方法很老派,配忌廉汁、橄欖蒜茸汁,口味濃膩,其實每款味道差別不大,不試沒損失。精明的馬德里人會選擇在酒吧多吃幾款小食,又更划算,同一塊炸鱈魚,酒吧賣€ 1.4,餐廳賣€ 2.5!
Casa Labra
地址: Calle Tetuá n, 12
電話:+34 915 31 00 81
營業時間: 11am-3:30pm, 6pm-11pm
Sobrino de Botí n
開業年份: 1725專長:燒乳豬
馬德里人愛吃肉,燒烤( asador)是主要烹調方法之一。如果胃口只能容納一間燒烤餐廳,無疑是 Botí n。厲害到入選健力士世界紀錄,被封世界上最古老餐廳,值得來見識。多古老?差不多三百年!裝潢有舊時代風韻,三層高,天花用木條搭,室內掛滿瓷碟、油畫,行上木樓梯還會吱吱作響,像要塌下的感覺。侍應個個白西裝、黑 bow tie,捧着菜式上上落落。燒乳豬是名菜,選三星期大乳豬仔,用百里香、月桂葉等香草和白酒稍醃,以冬青櫟木( holm oak)柴火燒。賣相粗樸,邊位有點焦,但皮燒得很脆(與廣東式那種酥化感比還是差了點啦),而且肉沒臊味,是水準之上。上枱前,會淋回燒烤過程滲出的豬油和湯汁,豬肉更滋味。小貼士,餐廳太出名,沒訂位,晚市一定沒得吃,可以考慮午市來吃,餐牌一樣,但客人少一些, walk in可即時入座。
Sobrino de Botí n
地址: Calle Cuchilleros, 17
電話:+34 913 66 42 17
營業時間: 1pm-4pm, 8pm-12mn
Freidurí a de Gallinejas Embajadores
開業年份: 1941專長:炸羊小腸
沒想過馬德里人如此愛吃內臟。原來昔日馬德里南面有一個大型屠宰房 Matadero,從上世紀 20年代一直運作至 90年代。屠房每日產生的下欄內臟,就成為低下階層的美食。今天在附近還找到一間專吃炸羊小腸的老店。必須承認他們食得很講究,部位仔細到呢。可以整塊小腸( gallinejas)吃,也可以只吃當中的腸道( tiras),或連着腸道的腸繫膜( entresijos),或膜中間突起的部分( botones)各部位如果炸得更脆身,又有不同的名字。很複雜吧?其實清一色是炸,所以味道不會差太遠,就是鹹鹹羶羶的,但口感還是有點分別,第一次吃,還是選包含所有部位的 gallinejas,一口吃到腸道像薯片的清脆,腸膜的煙韌和 botones硬硬的口感。除了配薯條吃,馬德里人還會夾三文治,當是 quick lunch。感覺是:好麻甩,而且三個鐘後打個嗝仍然羶羶哋。
Freidurí a de Gallinejas Embajadores
地址: Calle de Embajadores, 84
電話:+34 915 17 59 33
營業時間: 11am-11pm
La Casa del Abuelo
開業年份: 1906專長:蒜茸蝦
蒜茸蝦( gambas al ajillo),西班牙名菜,馬德里很多酒吧都有供應。但質素參差,只好到 La Casa del Abuelo,食蝦專門店,賣蒜茸蝦、煎蝦、炸蝦。她有幾間分店,但我最喜歡 Calle de la Victoria那間,最老一間,也最小巧,只有幾張 standing bar,快來快去。入門口一個爐頭小檔,不停發出誘人香氣。贏在即製,一落柯打,侍應大叔往陶缽舀一大羮蒜茸、 parsley,與初榨橄欖油,乾辣椒稍稍拌勻,然後落蝦仁,不停淋油上蝦身,持續以高溫燒,看到流口水。兩分鐘完成,即時端來,上枱時滾油還不停吱吱喳喳冒泡,不止色香味俱全,還有聲效。急不及待送入口,好燙!蝦肉夠嫩,多得爐火夠猛,逼出蒜茸香味,超惹味。吃完蝦,缽裡剩下微暖的橄欖油,難怪侍應一開始放下一籃麵包!這時蘸一口麵包都是人間美味,小心吃到失控。
La Casa del Abuelo
地址: Calle de la Victoria, 12
電話:+34 910 00 01 33
營業時間: 12nn-12mn

馬德里【 Cocido最傳統的一餐】
在馬德里的最後一餐,我決定不去
tapas
bar,而是正正經經坐下來,吃一頓最懷舊的晚餐。在大部分老派餐廳裏,最地道的主菜不是燒牛扒或海鮮飯,而是燉菜(cocido)。燉牛肚(callos)、燉鷓鴣(partridge)、燉扁豆香腸,用陶缽盛載,賣相粗糙。這些都是家常菜,以往在寒冬,每個馬德里媽媽都會弄給家人吃,一鍋通常有齊肉、蔬菜、豆類,營養夠平衡,又熱騰騰,暖身暖心。
曾經在馬德里,吃 cocido還是身份的指標,不同階層吃,價錢、食材都有差別。工人最窮,只能吃燉薯仔、豆類。學生哥多點錢,可以吃有雞的燉菜。記者、政府人員,地位高,燉菜有火腿、牛肉,自然也最貴。當然,今時今日已無這分別,燉菜也不再局限於冬天吃。一年四季,當馬德里人一家人外出吃飯時, cocido還是非常穩妥親切的晚餐選擇。
今天在馬德里想吃一頓傳統燉菜, La Bola是好選擇。她們家賣燉菜已有四代歷史,最地道的款式叫 cocido madrile隳,直譯就是馬德里式燉菜,食材有齊豬、牛、雞,非常肉感。她帶我走進廚房看看,嘩,很熱!熱力來自一個炭爐,木炭正燒得熊熊,爐上放了三四十個像酒壺的小陶罐,正在沸騰冒泡。我一直以為燉菜只是將食材丟進鍋裏,讓它自己煮熟就完成,但原來最正宗的做法應該像這兒,逐壺燉,比起大盤燉的更入味。
燉的過程不複雜,只是麻煩。因為各種食材熟透的時間不一樣,所以放食材要有不同次序,火腿骨、牛肉和雞腿肉,燉很久才腍,放壺底,鷹嘴豆放中間,最上層則鋪上煙肉、 chorizo和薯仔。然後注滿水,咦,不用調味嗎?「不用,不加任何香料,連一粒鹽都沒有。」最傳統的馬德里燉菜就是這麼簡單,味道全來自食材。但需要時間和心機。另一邊廂,女工們正在用一模一樣的食材熬一鍋湯。原來燉的過程中,陶壺的湯會蒸發,當湯乾了一點,就要逐勺湯注入「補水」,一乾,又補,過程持續四小時!女工要企在爐前候命,不停添湯。這樣食材才會像海綿不斷嗦入湯汁,更美味。
急不及待想要試試,但先上枱的竟然是碟幼麵條(vermicelli)!原來馬德里人習慣在吃燉菜前先吃點澱粉質,墊一墊底,可以當成是前菜。然後侍應會在你面前倒出湯汁,伴麵吃。雖然沒調味,但有 chorizo和火腿這些醃肉釋出鹹味,加上各種肉和豆,濃郁像下了幾十斤牛骨頭熬,膠質多得黏着雙唇,甚麼香料都及不上。吃完麵條,才倒出材料,配椰菜一齊吃。牛肉、雞腿肉,軟嫩得可以用刀撕開,肉味濃得化不開,吃完元氣大增。 Cocido始終比較油,可以點「杯」 lemon sorbet,這兒的雪葩很特別,溝了 cava,是飲而不是舀的,冰涼酸爽,作為結尾很不錯。
La Bola
地址: Calle de la Bola, 5
電話:+34 915 47 69 30
營業時間: 1:30pm-4pm, 8pm-10:30pm
網址: http://www.labola.es
地址: Calle de la Bola, 5
電話:+34 915 47 69 30
營業時間: 1:30pm-4pm, 8pm-10:30pm
網址: http://www.labola.es

入夜了,天空一片迷惑暗藍。
我回到主廣場,四邊的餐廳酒吧一片繁動。
我又聽到酒吧門被推開的聲音。
又有誰擦過我的肩膀,接過了一杯酒。
傾斜的酒杯。微醺的空氣。
你懷疑有甚麼東西能停止馬德里人享樂。
嗯,或許有的。
經濟太差/失業率高企/天氣太熱/輸掉球賽……
所以在 tapas bar揮霍青春,理所當然。
在老店體會經典,理所當然。
寬待自己吃點甜,當然更是。
吃飽喝足,才有精力面對新一天。
你說他們好食懶飛?才不在意,他們只知道及時行樂,像蒲吧一樣, never too late。
我回到主廣場,四邊的餐廳酒吧一片繁動。
我又聽到酒吧門被推開的聲音。
又有誰擦過我的肩膀,接過了一杯酒。
傾斜的酒杯。微醺的空氣。
你懷疑有甚麼東西能停止馬德里人享樂。
嗯,或許有的。
經濟太差/失業率高企/天氣太熱/輸掉球賽……
所以在 tapas bar揮霍青春,理所當然。
在老店體會經典,理所當然。
寬待自己吃點甜,當然更是。
吃飽喝足,才有精力面對新一天。
你說他們好食懶飛?才不在意,他們只知道及時行樂,像蒲吧一樣, never too late。
實用資料
航班國泰航空有直航從香港飛往馬德里,一星期四班,航程約 14小時。 7月份來回經濟客位由$9,040起。
住宿
推介 Hotel Hesperia Madrid,五星級,位置方便,離地鐵站一分鐘腳程。酒店有一間米芝蓮二星餐廳 Santceloni,食材高級。喝一杯也有好選擇,酒吧 Scotch Bar去年贏得全市的 Hotel Tapa Tour冠軍, tapas有創意又好吃。二人套房每晚房價由$1,200起。訂房網址: http://www.hesperia-madrid.com

地址: Paseo de la Castellan,37
電話:+34 916 00 8146
交通
馬德里地鐵非常完善,覆蓋大部分景點。建議買一張 10 trips優惠票,可供 10次乘搭,才€ 12,2,比買單程票慳很多。
撰文:廖健邦
攝影:鄧廣基
鳴謝: Hotel Hesperia Madrid、 Platea Madrid
註: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幣( HKD$100=EUR€ 11.2)
撰文:廖健邦
攝影:鄧廣基
Comments
Post a Comment